早在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初期就流行着一句话: “造船为建站,建站为应用” 。意思是说, 造宇宙飞船是为了给空间站提供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而造空间站则是为了进行载人空间应用。
所以,开展长期有人照料的大规模空间应用是建造空间站的最终目的。 2022年, 神州十三号、十四号、十五号接力腾飞, “三室三厅”的中国空间站—“天宫”全面建成,华夏民族千年的对空仰望,终于圆梦今朝。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三室三厅指的是“三舱三船”构型,也就是 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同时在轨的、总重超过100吨的空间站组合体 ,这也是中国空间站目前的最大构型。
为了纪念这一伟大时刻, 中国邮政还在太空建起了邮局,并且这个太空邮局还专门发行了《圆梦天宫》纪念册 ,里面有印着中国空间站的纪念币以及邮票。
为的就是告诉人们,尤其是国际上一直打压中国航天的某些势力, 我们中国凭借自身努力建成了自己的空间站;同时,中国邮政的“信”也已经送到了太空之上,未来,太空将有中国的一席之地。
这无一不彰显着中国航天事业多年来付出的巨大努力,以及取得的非凡成绩。 不过仍然有人在“口嗨”:这是在炫耀作秀,建设空间站又花钱又没用,不如拿来建设别的,甚至吐槽这就是“面子工程”。
那么,空间站真的是“面子工程”吗?中国不惜代价建造空间站,到底有何意义? 从世界范围来说,航天事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息息相关。
很多人都看过我 国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上完成了15项航天医学实验 ,其中最主要的有5项:研究飞行对心血管的影响、微重力时细胞的调节作用、空间骨丢失的防护、采集并分析舱内有害气体、在轨测量人体质量。
其目的是要首先保证航天员在太空的健康,为后续载人航天任务防护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因为 这些看似平常的小实验在地面重力环境下很难做出来 。在地面无法创造出长期的微重力环境,在空间站上则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且很多物质在微重力环境中都有与众不同的独特现象。
在太空中,可供人类开采利用的环境和物质还有很多 ,如高远位置资源、推进通信技术和其他遥感技术发展;特殊的重力空间可以辅助微重力实验。
这其中又 包含了动流体力学、材料科学和生物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囊括了制药、农业和材料以及电子科技等众多领域发展 。
此外, 人造卫星不能长期固定在太空轨道中航行,因为经济消耗太大 ,任何国家都难以承受。为了稳定航天活动以便持续进行相关研究,人造卫星就会很需要一个“临时停靠点”。
与人造卫星相比,空间站可以长期停留在太空,可支持太空维修换件,能够节省大批的航天资金,对于航天飞船来说,也是加油站和休息站;同时,对宇航员来说,这更像是他们的一个“家”。
所以说,空间站这一领域实在是太重要了,世界各国早就在暗中建造空间站,并付出了几十年的努力探索,而且著名的 国际空间站 是美国主导的,并在 1998年全面启动建造,直到2006年才正式投使用。
许多国家都参与了这国际空间站项目,事实上在国际空间站项目提出时, 我国就已经表明了想要加入的意向,但NASA却表示,不让中国加入一起玩。
最终,我国只得自己花费多年的时间钻研,搭建“私人专属”的中国空间站 。这并不是想在其他国家面前争口气,而是标志着我国在天空领域已经不会再被他国掣肘。
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派遣中国航天员在自己的空间站内进行长期的任务,进行各种复杂的太空研究。
落后这个词让近代的中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我们也深知落后就要挨打的屈辱和沉痛道理, 太空是华夏千年以来的夙愿,更是未来人类的“新大陆”,所以“天宫”必须建成。
关键词: